【台北】百年古蹟 耗費10年以上修復「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鐵道文化 • 防空洞 • 清代機器局遺構 • 戰時指揮中心 • 電源室 •工務室 •八角樓男廁 • 6/9鐵路節

20200610170400 53
擁有百年歷史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位於忠孝西路、塔悠街、市民大道、延平北路所圍起的街廊,總面積約1.7公頃。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鐵道部成立於日治時代的1899年11月8日,見證了許多見證歷史,於1918年5月鐵道部廳舍第一期完工,取代原本清代機器局四進衙門。於2006年臺灣博物館啟動修復計畫,花了將近10年的時間修復,目前因疫情期間採用預預約制,如有興趣的朋友可先至官網預約,本次安妮很幸運排到候補名單,並於6/9鐵路節當日可提前參觀,現在一起跟安妮的腳步前進擁有百年歷史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20200610170404 2320200610170406 7
▲往報到處方向前進走,東側圍牆為市政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20200610170409 16
▲參觀活動的前15分鐘開放報到,統一於第二售票處集合,目前還是疫情期間,入館後須手部消毒、量體溫,口罩須全程佩戴,並與其他人保持社交距離(1.5公尺)。

20200610170411 43
▲位於塔城街及忠孝西路一段的報到處(第二售票處),在此須出示個人證件(身分證或健保卡均可),供工作人員查核身份。

20200610170414 95
▲進入園區後古蹟「清代機器局遺構」。興建於1885年,於2009年指定為台北市市定古蹟。

20200610170417 63
關於「清代機器局遺構」
機器局成立於1885年,占地約35,000平方公尺,橫跨至塔城街西側街廊,是一座清代官方製造彈藥及修復槍械的軍事工廠,這道圍牆,是當時分隔機器局內外的圍牆,機器局內各棟建築,設施已在日本時期拆除或改建,目前地面上僅存本段東側圍牆,於鄭州街的五號倉庫。
日本時期初期,日人沿用清代機器局廠房空間作為「臺北砲兵工廠」而後因臨近大稻埕火車停車場,配合當時鐵物系統的快速發展,改作為「臺北工場」作為修繕火車之用,部分亦改建為鐵道官舍區,並於機器局範圍外之東側興建鐵道辦公廳舍建築群,機器局圍牆也受後續增、改建影響而遭到拆除,成為斷牆。(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20200610170417 30
▲戰後,鐵道部辦公廳舍建族群與鐵道官舍區則改由臺鐵局作為總局及宿舍使用,而後因空間逐漸不敷使用,陸續在基地的空地增蓋建築物,本段機器局圍牆轉而作為新建物的牆面,隱沒於新建之中,2006年因興建松山線所需,陸續拆除臨塔城街側建物,機器局圍牆因而重見天日,圍牆上的開口,磚牆共構等都是歷年來的使用痕跡。(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紅磚小屋


20200610170418 89 20200610170419 9 20200610170420 7
▲興建於日本時期建造的鐵路部分附屬建物,作為藥品倉庫使用,以機器磚砌切,疊砌工整,磚面平整,磚色溫潤,是一座小巧而做工佳的紅磚建築。(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清代石板道


20200610170420 93
▲本段「石板道」是當時交通往來的道路,石板道於機械局外側,於圍牆平行,由砂岩條、卵石排列砌成,路面構造保留完整,是清代末期的都市道路建設重要見證,彌足珍貴。(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戰時指揮中心


20200610170421 27
▲園區的西北側早期為「戰時指揮中心」現為防空洞,興建於1943年,當初設計者為鐵路工務課手技手鳥巢英一。主要提供給鐵道部高層員工避難使用,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共分為上下兩層,除此之外外部防壁為戰後因國共內戰增建。

20200610170422 27
▲園區的西北側早期為「戰時指揮中心」現為防空洞,興建於1943年,當初設計者為鐵路工務課手技手鳥巢英一。主要提供給鐵道部高層員工避難使用,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共分為上下兩層,除此之外外部防壁為戰後因國共內戰增建。

20200610170422 94 20200610170423 77
▲入口處設有防爆鐵門,下層埋入地下,室內壁面有包括隧道、車站、橋樑、河川在內的全臺鐵路圖,並有通風口與地面相連。可惜因疫情關係暫時室內空間無開放參觀。(上述部分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工務室


20200610170424 15
▲洋式風格木造單層木造建築的「工務室」興建於應為1934年臺北工場遷出後,全長約44公尺,為了讓室內空間更加明亮,採用立面開窗設計,且經三次以上隔間牆增改建,地基鋪設防蟻混凝土、中間為灰泥牆體、雨淋板、門窗開口,屋頂形式為四坡水,鋪設棧瓦。最早為工務課庶務係及改良課長室。(上述部分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電源室


20200610170424 5
▲興建於1925年的「電源室」經過多次增建,為了配合南廳舍、北工廠的基地走向,呈現出曲折特殊角度。構造為有扶壁柱磚造承重牆身,木造桁架屋頂,上方設有俗稱太子樓的通風散熱氣窗。據資料顯示可能為機械發電,或做為蓄電廠的單層供電場所。(上述部分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八角樓男廁


20200610170434 53
▲興建於1919年的「八角樓男廁」屋頂砌石板瓦,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外牆採用八根鋼筋混凝土樑相連接,外牆選用洗石子、牆面分割線來表現仿石砌的古典風格,外型宛如撐開的雨傘。(上述部分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20200610170435 84
▲走進室內,映入眼簾的則使修繕後的樣貌。修繕前的樣貌,共八個小便斗圍繞在八角柱周圍,除此之外有門便所則分佈於八角形的的兩個邊,每個邊有兩間共四間。(上述部分文字轉載 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20200610170436 44
▲八角樓男廁的後方配置便於清除的戶外化糞池。

20200610170437 91
▲早期如廁後該如何洗手呢?八角樓的東側原設有弧形底座洗手台,戰後因增建洗手台,以鋼筋混泥土外貼磁磚的新檯面,包覆原有的洗石子洗手台,上圖為本次修復工作拆除增建部分,露出舊洗手台構造,保留斷面呈現建築當時的細部的變化。(上述文字轉載國立臺灣博物館-北門館)

20200610170438 89
▲安妮自己猜測此為後期新建的洗手台。

 

室內展覽


20200610170439 71
看完室外空間的介紹,目前本次室內空間僅開放早期為「職員食堂」與「經理課會計係辦公室」兩棟建築組合而成,裡面介紹園區的歷史、臺灣鐵道旅館、金庫、百年記事、各式火車票的印製過程、台灣火車發展史等,許多讓你意想不到事情,本次參觀只有開放一個小時,想知道更多詳請嗎?請繼續鎖定。

 

國立臺灣博物館鐵道部園區
地址:臺北市中正區延平北路一段2號
報到處:塔城街及忠孝西路一段交接入口處
官網:https://www.ntm.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