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園】航空迷必訪!桃園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免費參觀戰機、飛行服與基地故事


「當空防警報響起,飛行員身著抗G衣、背起降落傘,在第一時間衝向戰機。」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中華民國空軍官兵的日常!在桃園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你可以化身「實習飛行官」,認識飛行員的準備流程,從飛行頭盔、降落傘包到「Remove Before Flight」紅布條的用途,每個細節都透露著空軍的專業與嚴謹。沿著基地歷史脈絡,陳康國小的歷史勒石與「大老虎帶小老虎」隊徽精神,串起從黑貓中隊的榮耀到航空城家園的變遷。想知道如何免費借用飛行裝備拍戰備帥照?想探索最適合你的空軍職務嗎?跟著安妮一起登機,開始這場獨一無二的飛行任務吧!

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景點資訊


航空城博物館 05 警戒區
開館時間:週三至週四10:00~17:00
地址:桃園市大園區桃航三路456巷60號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taoyuanairbase


交通建議
Google 地圖請搜尋:航空城博物館園區05警戒區

Google 地圖連結: https://maps.app.goo.gl/VAZCCpCQsHH7mUfMA
座標:25.0476044, 121.2294615

建議行車路線:中正東路一段 → 桃航三路 或 大竹南路 → 埔心一路 → 桃航三路


▲接駁車服務(機捷 A16 橫山站 ↔ 05 警戒區,雙點來回):10/10、10/11、10/12、10/18、10/19、10/24、10/25、10/26

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1號機庫


▲航空城博物館園區05警戒區的1號機庫,以「實習飛行官的視角」為主軸,展示多項空、地勤設備,並回顧桃園基地在保衛臺海的歷史任務,串起從陳康國小到空軍英雄的時光記憶。


▲按下按鈕的瞬間,警戒聲響起,信號燈同時閃爍。原本在警戒室待命的飛行員,已穿戴好抗G衣、救生背心等裝備立刻起身,奔向座機。在地勤人員的協助下,迅速完成最後檢查,準備升空應對任務。


▲這裡展示的是「飛行員的裝備架」,主要擺放飛行頭盔與背負式降落傘包等必備裝備。現場還展出了由國防部空軍司令部提供的第五大隊第26中隊個裝室照片,讓參觀者能近距離感受飛行員出勤前的完整準備流程。


設置於跑道兩側「跑道千呎牌」提供飛行員在起降過程中參考剩餘跑道距離的標示,讓起降操作更加精準、安全。


▲當飛機落地煞車系統故障或速度過快時「阻攔機房址位置燈」可在短距離內協助飛機安全減速停下,確保飛行安全。阻攔索由特殊鋼材編織而成,具有極高的抗拉強度,能快速吸收飛機的動能,讓整個減速過程平穩而有效。


▲每個隊徽的後方,都詳細記載了隊徽的設計理念與象徵意義,讓參觀者不僅看到圖案本身,也能理解其背後的故事與精神象徵。


▲原本位於空軍桃園基地指揮部大樓門口兩側的「空軍桃園基地指揮部隊徽」,隊徽上描繪了兩隻老虎一大一小,象徵「大老虎帶小老虎」的訓練與提攜精神。你有沒有注意到,大老虎的右眼珠呈現紅色?這並非單純的設計巧思,而是象徵第4中隊執行偵照任務的榮耀與使命,彷彿在凝視整個基地,也提醒人們那份責任與承諾。


▲外環道設置了兩組由塔台管制的紅綠燈,負責管控飛機起降時的交通,確保車輛、裝備及人員在跑道周邊的安全穿越。(小聲說:現場還能玩空軍版「一二三木頭人」!至於怎麼玩,就等你親自來現場體驗吧~)


▲承載著空軍的榮耀記憶「TF-104G 星式戰鬥機教練機」原設置於基隆市役政公園,於今年6月17日起展開為期3天的拆除作業。從雷達罩、尾翼、後機身、機翼到副油箱,皆依序拆卸,為後續運輸作準備。6月20日這天戰機於基隆港完成吊掛裝載,以海運方式啟航,並於當天順利抵達「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抵達後,工作人員立即展開組裝與重新整理作業,讓戰機逐步恢復原貌。7月2日,TF-104G正式移入機庫內,進行除鏽、噴漆與塗裝等整修工程。經過細膩的修復與整理,終於在7月15日大功告成,以嶄新的姿態重新,終於在7月15日大功告成,以嶄新的姿態重新亮相,繼續承載著屬於藍天的榮耀與歷史記憶。


▲軍事迷一定不會陌生,印有「Remove Before Flight(飛行前拆除)」字樣的紅色布條,常見於各式軍事文創商品中,例如鑰匙圈或背包吊飾。其實,這條醒目的紅布條並非裝飾,而是源自真實飛機上的安全設計。「飛行前拆除」主要用來保護設備並確保安全,通常安裝在氣口遮蓋、天線保護蓋或裝備的保險銷上。它的作用是提醒地勤人員在飛機起飛前,必須移除這些保護或警示裝置,確保飛行與人員的安全無虞。


▲TF-104G 是雙座教練型,專為訓練飛行員而設計。


▲F-86軍刀機的副油箱是飛行中延長航程的重要裝備,通常掛載在機翼下方。它不僅增加飛行續航力,也展現出當年噴射戰機的戰術機動需求,讓參觀者能更直觀地理解軍機設計與作戰配置。


▲行飛行員在執行任務前,會先在各中隊的作戰室中參加任務提示會議,討論任務的各項細節,包括出勤時間、作戰目標、航線規劃、敵我位置判斷、緊急處理程序,以及任務基地與作戰區的天氣狀況等,確保每一次出勤都能周全準備、精準執行。


▲這份中共殲-8Ⅱ戰鬥機(F-8)識別海報,由空軍總司令部情報署於民國78年(1989年)製作,現已解密。海報提供了飛機特徵與識別要點,是當年情報與空中作戰參考的重要資料,也讓現代參觀者得以窺見過去的軍事情報運作方式。


▲這份中共海軍作戰鑑別識別海報圖,由海軍總司令部情報署於民國82年(1992年)2月製作,現已解密。海報提供了中共海軍各型作戰單位與艦艇的識別要點,是當年情報與作戰參考的重要資料,也讓現代參觀者得以了解當時軍事情報的分析方式。


▲陳康國小原名「桃園空軍子弟小學」,與桃園眷村社區有著緊密的連結。逢創校60週年之際,特別製作這塊勒石留作紀念,象徵校園歷史與社區情感的延續。


▲陳康國小內設置了陳康將軍的塑像或紀念設施,以紀念陳康將軍的卓越貢獻及對基地與社區的影響。陳康將軍在軍中歷任順領等職務,象徵其領導與奉獻精神。


▲參觀完1號機庫後,別急著離開!先拿出手機掃描現場的QR Code,參加互動遊戲「空軍職務探索體驗」。透過遊戲,可以找出自己最適合擔任哪個空軍職務:基地勤務官、飛航管制官、偵察機飛行官、照相情報判讀官、機工長、戰鬥機飛行官。快來看看,你最適合哪一個職務,體驗空軍日常的精采與挑戰!


▲我們沿著現場路線往「警戒室」方向前進。目前2號機庫暫時尚未開放活動,但在開幕時曾舉辦過星空電影院。據說目前還在規劃新活動,敬請大家拭目以待!

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警戒室


▲警戒室位於2號機庫與3號機庫之間,1樓除了服務台、醫護站、飲水機與無障礙廁所外,還有一大亮點「免費借用飛行裝備」成人可以選擇綠色或橘色飛行服,兒童則有綠色飛行服,還提供背負式降落傘包與飛行頭盔,讓參觀者親身體驗飛行員的裝備穿戴。(需押證件)


▲安妮選擇穿著飛官執行戰備任務的綠色飛行衣,背上降落傘包、戴上飛行頭盔,在航空城博物館園區05警戒區內拍攝帥照。


▲警戒室的左右兩側設有通往2樓及3樓的樓梯,參觀者可以沿著樓梯上行,探索更多展區與觀景空間。雖然2樓暫時未開放,但仍可經過2樓通往3樓,繼續參觀高層展區。3樓一定要上去逛逛,精采展區不容錯過,對航空迷來說,這裡絕對是必訪的重點!


▲警戒室3樓曾展出過「漂浮家園」裝置藝術,由春捲老師以結繩與航空城石塊創作,表現居民漂浮不定的重建家園心情,以及對扎根與向上攀爬力量的期許。


▲雖然活動已經結束,參觀民眾曾透過互動,把祝福語寫在飄帶上繫在繩上,一同參與這場歷史行動。此次展覽雖然結束,卻留下了深刻的回憶與歷史印記。


▲警戒室3樓可以俯瞰基地內正在施工的區域,以及設置中的滑行軌跡步道,讓參觀者能想像飛機起降滑行的路線與過程,為現場探索增添不少趣味。


▲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緊鄰桃園機場,站在3樓展區的觀景窗前,可以清楚看到飛機準備起降的過程,近距離感受飛行的速度與氣勢。

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3號機庫


▲3號機庫為室內展覽區,目前展出「記憶飛行器:航空城歷史影像行動展」及常設展「再見航空城:記住家的模樣」。為維護展場秩序與展品安全,館內禁止飲食,除導盲犬外亦不開放其他寵物入內。


▲此展覽透過5年的影像蹲點「記憶飛行器:航空城歷史影像行動展」呈現航空城在快速變遷中的家園記憶,捕捉土地與人文的變化故事。


▲逛完「記憶飛行器:航空城歷史影像行動展」後,我們可以在「基地醫院站」的招呼站涼亭內稍作休憩,坐在椅子上放鬆片刻,接著再前往參觀常設展「再•見航空城:記住家的模樣」。


▲這個桃園市客運「基地醫院站」站牌可是原本的舊站牌,經過風吹雨淋後,主辦單位將它復刻重現,喚起桃園在地人的回憶。


▲而在桃園市客運「基地醫院站」站牌下方,還保留了古蹟修復時留下的「索機樁」這些可是用來固定飛機、防止被風吹跑的呢!


▲「再見航空城:記住家的模樣」以居民視角,回顧航空城不同時期的起夢、築夢與搬遷過程,探索「跑道」作為離家與回家的象徵,並呈現家園的變遷與記憶。展場內還展示了許多真品文物,非複製品,提醒想拍照的朋友 千萬不要使用閃光燈,以保護這些珍貴的展品。


▲常設展「再見航空城:記住家的模樣」從這一幕開始,由導演李立劭拍攝的福元宮拆除畫面揭開了展覽的序章,帶領大家回顧家園的記憶與地方故事。


▲「跑道」既象徵離家,也象徵回家。這裡的地面跑道編號從 05 開始,一直到 23 結束,大家可以清楚感受到機場跑道的方向與規模。


▲我們一起來大坵園,了解這片土地從過去到現在的轉變故事。


▲看到地圖上的咖啡色區域,那就是受航空城計畫影響的區域。地圖上還詳細標示了不同圖例,用顏色就能一眼看出各個類別,包括前空軍桃園基地的設施群、眷村聚落、地方信仰,以及學校分布,幫助大家更清楚了解這片土地的歷史與發展。


▲這裡詳細記載了航空城基地的歷史沿革,並展示各式文物。日本在二戰期間興建了桃園飛行場,主要用作軍事用途。戰後基地移交給中華民國空軍,成為重要的空軍基地,運作了近半世紀,一直到1998年。之後為了配合海軍需求,基地於2007年轉型為海軍桃園基地,持續運作到2013年。隨著時代與軍事需求的調整,基地於2016年正式除役,之後展開古蹟活化計畫,轉型為文化資產,不僅保存了歷史紋理,也賦予這片基地新的生命與功能。


▲前國防部長、空軍第五戰術戰鬥機大隊長馮世寬曾提到,飛行員需要具備三個特質:好奇心、表現慾和榮耀感。展板上還設有 QR Code,掃描後就可以觀看馮部長的影音訪談,更深入了解他的經驗與想法。


▲F-5E 老虎二式戰鬥機(1976–1998) 的模型,讓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這款經典戰機的外型與設計特色,感受當年空軍飛行員駕駛的英姿。

 


▲過去放映電影所使用的設備,感受那個年代視聽娛樂的歷史痕跡。


▲讓人最震撼的展品之一,是 新竹州桃園邵大園庄竹圍字三塊石的地圖謄本正本,這可是真品、非復刻品,來自日治時期(1920–1945年),真實呈現當年土地格局與地名,讓大家可以一窺那個年代的歷史樣貌。


▲2樓則是複合室空間,平時常舉辦各類活動。想了解最新活動資訊,可以關注 航空城博物館園區—05警戒區粉絲團。


▲記得抬頭看看上方的戰機模型:F-86F軍刀式戰鬥機(1954–1970)、P-47雷霆式戰鬥機(1948–1954)、P-51野馬式戰鬥機偵察型(1953–1955)及TF-104星式戰鬥機偵察型(1968–1998)這些模型讓大家可以更直觀地了解不同時期空軍戰鬥機的設計與演進。


▲離開前,別忘了拿桌上的便利貼,寫下你對「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的想法或期許,讓你的心意也成為這座基地歷史的一部分。


▲記得在「航空城博物館05警戒區」蓋章留住今天的回憶!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