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是1949年古寧頭戰役的第一線登陸點,距離廈門翔安機場僅5公里,位於金門北海岸古寧頭東側的「W-012安東二營區」,至今仍可見軌條砦橫陳、碉堡林立,彷彿低語著那段戰火歲月與歷史記憶。營區建於1983至1984年,曾肩負守護海岸的重任。戰備解除後,這片空間由國家公園修復活化,並由 何喬竹先生進駐經營,如今重生為「W-012 熾白安東 」。這次,安妮跟著老兵們一同前往,踏入「W-012 熾白安東」,不只是走進軍事遺跡,更能感受到 文創、歷史展示、射擊與遊憩體驗交織出的生命力。歷史的厚度與現代的氣息在海風中交錯,彷彿時間也在這片空間裡緩緩流淌。

為什麼叫「熾白安東」?
出自何喬竹之手,他1979年出生在嘉義,爸爸也曾在金門服役,他本人2003年來到金門當兵。如今,他把自己曾經守護的營區轉化成文創園區,也希望透過名字傳達「歷經火線洗禮後的重生與光亮」。LOGO的靈感則來自營區常見的「龍舌蘭」像火焰般挺立、堅韌不拔,象徵生命力與重燃,也呼應「熾白」之名。荒地中綻放的龍舌蘭,就像這片軍地從歷史記憶中重新燃起的生命。(照片版權:Jacky Chang ,感謝支援)

W-012熾白安東(安東二營區)
電話:0982-699-943
地點:金門頂林路615巷390號
營業時間:週三至週日/上午10:00至下午5:00
公休日:週一、週二
facebook:W-012 熾白安東
instagram:W-012 熾白安東 安東二營區
官網:https://w-012.com
LINE:@963fcckc
Google地圖:https://maps.app.goo.gl/dcPUYis74CtSxtk57


W-012據點整建誌
原據點抗力不足,射口太小,無法發揚火力;設施簡陋;生活不便,不能結合戰鬥,乃奉命策畫重建。於七十二年九月由本部步兵第二聯負責施工,全體官兵官戮力以赴,歷時十月,耗資新台幣肆佰陸拾萬元,至七十三年六月始底於成,謹勒石為誌。
班超部隊 步七營謹誌

▲昔日肩負防衛任務的左側(西側)砲堡,曾配置一門90高砲守護左線海岸,如今化身為望海咖啡館,讓人一邊賞景、一邊回望歷史。



▲每一枚印章,都刻著不同單位的圖樣,彷彿凝結著歲月的印記,訴說著屬於那個時代的故事。



▲走進這座由砲台碉堡改造的海景咖啡館,厚實的牆體與原有射口被完整保留,讓歷史痕跡與現代設計在空間中相遇。這裡沒有冷氣,卻有海風吹拂;坐在窗邊,遠眺廈門與海岸,彷彿置身於歷史與當下的對話場域。點一杯咖啡、嘗口輕食,在戰地遺構的靜謐中,讓海與時間慢慢沉澱。


▲曾由駐守官兵親手繪製的「砲擊射界圖」或「觀測方位圖」,早已隨時間斑駁。如今這面牆如同一張歷史的地圖,默默訴說著當年守軍的故事。褪色的線條與層層顏料,仍能讓人感受到那段防衛歲月的緊張與溫度。

▲別忘了抬頭看看天花板上那一圈圈梅花形的孔洞,正是過去為了吸震與消音而設計的巧思,至今仍靜靜留存著戰地工事的印記。

▲有亮點!當年用來固定90高砲砲管的裝置,那是過去守軍備戰時的重要結構,如今靜靜地見證著歲月的流轉。

▲射口上方仍保留有 90 砲砲管的收納空間。





▲斑駁的牆面,像歲月刻下的記憶。駐防的部隊番號、連隊代號與進駐時間,靜靜訴說著曾經守護這裡的人;旁邊的數字與時間,或許是彈藥清單、物資記錄,也或是操作規範。每一道筆跡都承載著過往的故事,歷史在牆面上悄悄流淌,讓人彷彿能聽見當年的軍靴聲和守望的目光。

▲這裡曾是嚴肅的彈藥庫,如今搖身一變,成為老少咸宜的遊憩空間。屋內擺放吉他、桌遊,還有各款 Switch 與賽車遊戲,歡笑聲取代了往昔的寂靜,歷史的痕跡與現代娛樂在空間中奇妙交錯。

▲牆上的手稿出自曾在金門服役的何喬竹之手。2003年服役期間,他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創意筆跡。斑駁的牆面與手稿相映,宛如歷史與想像交織的時光印記,靜靜訴說著那段歲月的故事。

▲碉堡的通道呈十字型,連通著各個空間。行走其中,彷彿穿梭於歷史的脈絡,每條通道都承載著過往守衛者的故事,也讓人能自在探索這片曾經嚴肅的軍事據點。

▲昔日坑道內點滿蠟燭與油燈,照亮前行的道路,如今火光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小鳥築巢的身影,訴說著時光的變遷。

▲戰火時期,坑道內以蠟燭與油燈照明。經整修後的 W-012 安東二營區,改以工業風撥桿開關控制燈具,開關位置隱藏於牆面,保留復古又實用的設計。

▲昔日官兵歇息的寢室,如今換上全新面貌,槍聲取代了鼾聲。電子靶、水彈槍、電動步槍與瓦斯手槍,重現另一種軍事氛圍。這裡提供各式裝備租借,大朋友小朋友都能輕鬆上手,無壓力地體驗生存遊戲。歡笑聲取代昔日的嚴肅,歷史空間因此重新充滿活力與樂趣。




▲這裡曾是軍械室與安全士官的工作空間,其中一間搖身一變,成為免費攝影棚;另一間則展示 W-012 戰役史蹟與各據點活化資訊。歷史痕跡與現代用途交織,讓人既能拍照留念,也能細細探索軍事文化的故事。



▲免費攝影棚開放給大家使用,裡面的道具都可向現場工作人員借用,需要協助時也能隨時請教他們。歷史空間搖身一變,成為拍照與探索軍事文化的趣味場域。
註記:目前中山堂、伙房、軍官寢室以及東側砲堡暫時未開放,裡面正規劃新的展示與活動內容,未來將帶來更多探索與體驗的可能。

▲戶外空間開放給射手使用,設有九洞板與鋼靶,滿足不同射擊需求。這裡也曾舉辦過無人機體驗活動,歷史場域與現代趣味在此交錯,讓人能自在探索與玩樂。


▲接下來可以前往營區頂樓參觀,但需注意海風強勁,加上掩體地形起伏,行走時請小心腳步。站在高處,視野遼闊,海景與歷史場域相映,別有一番風味。


▲設有兩座海哨,負責監看海面動態。如今放眼望去,海上仍留有橫陳的軌條砦,仍可見軌條砦靜靜橫陳,彷彿在低語那段緊張的防線歲月。(照片版權:Jacky Chang ,感謝支援)

▲另一座海哨以潔白牆面映襯藍天與海洋,色彩對比鮮明,展現出軍事設施中少見的柔和美感,也成為熱門拍照景點。


▲在另個海哨內的地板上,仍可見當年海巡人員留下的觀測用方位標示,細微的痕跡,卻是歷史最真實的印記。

▲這次,安妮跟著老兵們,一起走訪、尋找回憶,漫步在金門與烈嶼的街道和軍事遺跡之間。每一步,都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 歷史與現代的對話,老兵們的情感,以及這片土地重新綻放的生命力。 「W-012 熾白安東 」,不只是軍事遺跡,它承載著故事,也在現代注入了新的可能。下次到金門,千萬別錯過親自來走一遭,感受這份獨特的歷史魅力與重生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