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祖・東引】免費參觀! 忠義驃悍,陸軍「東引指揮部隊史館」預約制

01 124
你遇過關島嗎?這可是離島限定!距離台灣101海里,交通工具只有「船」,從基隆港搭船約8-10個小時才能抵達,各位看官猜到是哪了嗎?本次要帶大家來到,需要提前預約的陸軍「東引指揮部隊史館」,前身為陸軍反共救國軍,館內蘊藏老照片、胡宗南將軍、英雄榜、東湧日報、蔣中正總統行館使用的…。廢話不多說,現在即可出發~

何謂「關島」?
離島只要氣候不佳、濃霧、颱風即將接近前,就會關閉港口(東引)或機場(南、北竿),不讓任何人進出。網路有句話「買離島送關島」,這可是隱藏版的驚喜!

02 124
▲忠義驃悍的石碑下方,由第五屆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 張兆聰中將指揮官,於1969年8月4日–1971年9月4日任期時間。

關於反共救國軍忠義驃悍詞」:
誰是反共的先鋒隊。我們
誰是救國的突擊隊。我們
我們有高昂的士氣。我們有鋼鐵的紀律
我們有熟練的戰技。
忠肝如鐵石,義胆干雲天
張兆聰
中國民國59年元月一日 (西元1970)

03 125
▲終於得償所願,第二次前往東引前,就先上網查詢「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隊史館」相關的聯繫方式,預約本次的參觀!(建議:參觀日的前3日,務必致電預約參觀以免白跑一趟)

04 118
▲上圖為首次到東引,沒有事先做好功課,巧遇館內正在重新裝修中。關於「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隊史館」的歷史共分為五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江浙、福建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時期,民國38年(西元1949)國軍將閩粤各地反共游擊隊改編為「福建省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設立於金門,江浙方面的反共游擊隊改編為「江浙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設立於大陳。民國44年(西元1955)大陳島的前哨站一江山島失守,位於大陳島的江浙反共救國軍隨即自大陳轉進嘉義,再進駐澎湖漁翁島(西嶼),並改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福建以南列為第二總隊。第三階段是民國49年(西元1960)兩個總隊合併為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部設於東引。第四階段是民國87年「精實案」將陸軍反共救國軍編為陸軍步兵第195旅。最後一階段始於民國95年「精進案」,本部奉令編成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

05 121
▲入內映入眼簾的則是「反共救國軍歷史文物館」匾額、先總統蔣公銅像、隊旗、忠義驃悍等。

關於反共救國軍歷史文物館匾額字樣
過去電影、電視、報紙等,中文橫式書寫都是「從右到左」,於1996年教育部決議中文橫式書寫規定,不再右至左,調整為從「左至右」,所以你會看有些文物的字樣會不同。

06 118
▲左邊進去參觀,入內參觀前可以參觀左右兩側的隊史館設施平面圖及各時期的照片。

07 118
▲此為「東引反共救國軍隊徽」

關於東引反共救國軍隊徽
國徽及12道光芒象徵青天白日,即自由、平等之精神,而兩座山形圖像意指東、西引兩島,海鷗為東引特有之黑尾鷗,翱翔在藍天之中,隊徽下方為大海,象徵東引四周碧海環繞,漁產豐富,充分表現出東引的在地特色。

08 119
▲本部經歷多次組織整編,從陸軍反共救國軍、陸軍步兵第195旅到現在的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一同回顧隊史沿革。

09 113
▲現場展示歷任元首視導的照片,每張照片底下皆有圖說。

10 115
▲關於反共救國軍起源、發展概況及東南人民反共救國軍組織圖。

11 112
▲組織遞嬗從游擊隊到反共救國軍:民國38年(西元1949年)渡江戰役後,江、浙、閩、粵各省許多革命志士、義民與部隊,紛紛組成游擊部隊,於東南沿海島嶼從事游擊作戰,歷經多次改編整備,至40年才正式整編為反共救國軍,納入國軍編制。

12 107

13 106

14 108
▲第一任反共救國總指揮「胡宗南將軍」,胡將軍任職期間1951年9月9日至1953年7月23日。

關於胡宗南將軍的故事
出生於民國前16年(西元1896)。28歲考入黃埔陸軍校第一期,中華民國陸軍一級上將。曾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兼浙江反共救國軍總指揮、澎湖防衛司令官及總統府戰略顧問,民國51年2月14日(西元1926),心臟病逝世於台北。為紀念其一生功績,東引游擊舊部於莒光廣場旁創建「東昌閣」以示感念。

15 104
東征、北伐(民國41年至20年/西元1952年至1931年)
黃埔軍校畢業後,參與多場戰役,河婆一戰中討伐陳炯明成功。民國15年(西元1926)擊潰孫傳芳並克復杭州;於上海之役時擊敗魯聯軍;參與南昌之戰,破敵方本仁、謝文炳部隊。收復安徽蚌埠、徐州、攻克濟南。18年(西元1929)桂軍胡陶叛變出征武漢;唐生智叛變又戰於豫南。19年(西元1930),中原戰役、油菜坊之役皆勝。

16 100
剿滅共黨(民國21年至25年/西元1932年至1936年)
收復安徽六安翟山,民國22年全軍進駐甘肅隴南。禁鴉片、修築機場、設訓練班,協助甘肅政府施政、修復水利,致力地方自治與小學師資培養。25年遇西安事變後赴南,剿共隴東。

17 101
對日抗戰(民國26年至37年/西元1937年至1948年)
蘆溝橋事變,日軍入侵上海。隔年成立王曲第七分校。30年日軍偷襲珍珠港,中美英對日正式宣戰。34年抗戰勝利,受上將頭銜,為黃埔軍校第一期第一人,獲頒青天白日勳章。36年擊退共軍收復陜北各縣,瓦子街戰役失利,共軍犯進。

18 96
國軍遷台(民國38年至39年/西元1949年至1950年)
民國38年,徐蚌會戰等戰役皆敗。政府遷廣州後又遷至重慶。成都保衛戰後國軍遷台,蔣中正於39年派機皆送來台,抵台後監察院以不實訊息彈劾,後判無罪。

19 96
反共救國軍(民國40年至46年/西元1951年至1957年)
民國40年(西元1951),化名秦東昌於大陳島任江浙反共救國軍總指揮。韓戰爆發後美軍以西方公司名義支援。41年(西元1952)突擊收復南、北麂島。在大陳設東南訓練團兼浙江省政府主席。42年(西元1953)美軍撤離,改編為大陳防衛部,此時期突擊大陸多次以牽制共軍犯台。

20 95
澎湖部時期(民國44年至47年/西元1955年至1958年)
民國44年(西元1955),擔任澎湖防衛部司令關。加強澎湖防禦,改善官兵營房、建道路、植樹、協助漁民生計、修築澎湖機場、跨海大橋、建軍人公墓。47年(西元1958)八二三砲戰爆發,負責前線支援,國軍勝利。

21 89
▲海上突擊輝煌戰史,彙整了四場經典的戰役:松門突擊、東門島戰役、一江山戰役、南日島戰役。

22 89
松門突擊(民國39年3月/西元1950年)
江浙南縱隊攻擊,為江浙反共救國軍前身,指揮官為王相義。打擊共軍氣勢,在海軍沿護下,向大陳島西側的溫嶺松門實施突擊,透過多點燈陸,分進合擊,攻克茶山及松門城,包圍殲滅共軍850名、俘虜141名,戰果輝煌。

23 87
東門島戰役(民國39年5月/西元1950年)
共軍攻占,此戰役因韓戰而生,由美國中央情報局西方公司策劃,42年7月,在韓戰停戰協定簽署前,時任金門防衛司令胡璉率萬名國軍,發起突擊作戰。國軍在此次戰役中損失不貲,但對於傘兵運用與三軍聯合作戰,亦累積了實戰經驗。

24 79
一江山戰役(民國41年1月/西元1952年)
中共發動陸海空軍向島上的江浙反共救國軍第四大隊發動攻擊,以人海戰術猛撲,國軍派出的戰機被敵軍截返,此戰役共犧牲八百多人,一江山失手後,江浙總部從大陳轉進嘉義,再進澎湖漁翁島,隨後編為反共救國軍第一總隊。

25 76
南日島戰役(民國41年10月/西元1950年)
國軍為了牽制共軍對韓增援,對其據點南日島實施兩棲突擊,金防部以福建反共救國軍之突擊大隊為遣返隊,南海支隊第75師分別自東、西側攻擊,並由海軍配出混合艦隊支援。本次登陸作戰後集中兵力突擊,一舉攻占南日島,先後殲敵2千人,13日全數凱旋,擄獲的戰利品現陳列於隊史館。

26 76
▲歷年的旗幟、各式勳章等

27 71
▲左上:民國34年(西元1945)獲頒美軍指揮官級大勳章。
左下:民國35年(西元1946)獲頒青天白日勳章。
右上:民國32年(西元1943)獲頒二等雲麾勳章。
右下:民國35年3月16日(西元1946)「安陽之役」獲頒二等寶鼎勳章。

28 70
▲讓來參觀的民眾可以留影的「陸軍軍官學校」
左右對聯:貪生畏死莫入斯門,升官發財請走他路
想了解含意,可自行上網查詢,在此就不廢話!!

29 1 4
▲英雄榜的左至中間為「一江山烈士級」、「遠征艦烈士及戰鬥英雄」,最右側為現今忠勤人員(保護現職服役人員)。

30 63
關於「一江山烈士級」
民國44年1月18日,於一江山島與共軍之戰役,時任指揮官王生明將軍領國軍部隊千餘人,誓死奮戰。(上圖:指揮官王生明將軍、下圖:中隊長 徐達貴陸軍中校)

31 57
關於「遠征艦烈士及戰鬥英雄」
民國40年至50年間,數百場游擊戰鬥保衛東引作戰區,更箝制共軍作戰用兵調度,奠定台海穩定局勢。

32 48
▲隊史館規劃2面輸出牆,以未開放的據點坑道為布景,提供參訪者拍照留念,也讓回訪的退將、老兵們留下一個深刻的回憶。

33 50
▲時光走廊除了喚起許多老兵當年在東引服役的記憶,也讓來此參觀的民眾,了解東引的神秘面紗。(時光走廊從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讓人在此流連忘返,容安妮在此不詳細介紹,等你/妳來東引隊史館,細細欣賞)

34 48
▲猜猜看到底有哪幾位藝人/主持人/校長在東引當過兵人?藝人巴戈、知名主持人焦志方、85度C創辦人吳政學、台灣大學校長管中閩、東吳大學校長潘維大、藝人林郁順(黑面)、藝人游鴻明等人都在東引服兵役。

35 東湧日報社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
▲1949年,活躍於江浙閩粵沿海地區的游擊志士,從事反共復國游擊作戰,為宣揚軍威及鼓舞民心士氣,即發行小型油印刊物,隨著反共救國軍駐守東引,1957年10月10日,軍報社正式成立,《東湧日報》的前身《神鷹報》創刊,以手刻蠟紙油印方式出報,1960年更名為《東湧日報》,由反共救國軍指揮部政戰主任兼發行人,政二科長兼任社長。《東湧日報》在戰地政務時期,是東引島上相當重要的宣傳媒體,不僅刊載重要消息及政令宣導,甚至詳實記載島上各種日用品及生鮮蔬果之公定價格,並且成為軍民文藝創作之舞台,充實精神生活,2017年《東湧日報》停止發行,現主責軍中紀實任務。
東湧日報社最早位於東引九三高地碉堡,後遷至成功坑道內。1978年遷移至介壽堂後方,落成時由時任陸軍反共救國軍指揮官郭連城中將立碑紀念,記述東湧報社成立,發行宗旨及未來之展望,1999年再遷移至指揮部莒光廣場至今。原遷移至介壽堂後方設立之報社牌誌與石碑、報社存報與相關文物,現收存於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隊史館展示。

文字及圖片轉載 「國家文化記憶庫分類-社會與政治」。文字引用於「原典創思規劃顧問有限公司」。

36 41
關於東湧日報社落成紀念碑文全文如下
民國卅八年(西元1949)共匪叛亂,大陸沈淪,本軍游擊健兒,活躍於江浙粵閩沿海,即發行小型油印刊物,迨至民國四十六年(西元1957)雙十節,軍報社正式成立,定本報為「神鷹報 」、民國四十九年(西元1960)更名為「東湧報 」、民國五十四年(西元1965),採取打字印行以迄於今。
歲月如流,本報自四十六年(西元1957)創刊起,倏忽廿餘年,其成長過程可謂從無到有,由少到大,先簡陋而漸規模,其間歷任領導者與工作同仁篳路藍縷、銳意革新之精神,於此可見而有功民心士氣與對匪文化作戰,固不殆言矣。
今日之時代,為一日千里,不進則退之時代。為加強戰地軍民文教,展開對匪心戰,倡導新文藝運動及文化復興,乃決心改版、擴版、增大發行。幸蒙獅子會中華民國總會贈送全部鉛印印刷機器。並集兵工整建本報社新址,落成之日為中華民國六十七年二月一日(西元1978),特為文以誌,用示述往,感謝及激勉之意。
指揮官 郭連城 謹撰
上述文字轉載 東湧日報社落成紀念碑及馬祖記憶

37 38

39 37
▲報社的日常「一天的序幕」:派報員得五點起床,走遍全島送報,第一站先送指揮部,接下來才去各單位。民國75年(西元1986)東西引連堤尚未落成,只能搭船去西引,若遇到風浪太大斷航西引的軍民就只能多等幾天。

40 38
報社的日常「坑道辦公的回憶」:坑道辦公的回憶,報社最早設於九三高地,歷經多次遷移,回憶起坑道辦公的日子,尤其不易﹒﹒。「報社侷促在主戰備坑道內一個支坑的左半部與工兵組為鄰。每到夏季濕度轉濃,山壁縫隙變有滴水連連;有時滴在床頭、有時滴在稿件上,有時滴在打字兵的頸際。」 文字轉載 吳俊雨,《我曾是「東湧日報」的戰地記者》,民國65年(西元1976)任報社記者

41 36
報社的日常「頭版消息來源」:第一版國內外新聞,早期通訊不便,最早來源為早午12點中廣新聞,軍管時期收音機為管制品,報社裡的收音機也深受管制﹒﹒﹒
「除了中廣新聞,別的不許聽,哪怕是廣告,新聞報完收音機一定要關掉。」
文字轉載 桑品載,《碉堡裡辦報紙》,民國52年〜53年(西元1963〜1964)任報社總編

42 37
報社的日常「長官視察全程跟隨」:當時長官來訪,一早就要去碼頭迎接,平日頭版內容是台灣重要新聞;若是長官視察,隔天的頭版就要是長官來訪的談話內容,這可是不能出差錯的。
文字轉載 譚遠雄,民國65年〜67年(西元1976〜1978)任報社社長

43 31
44 34
報社的日常「總編的最終檢查」:「晚上11點到隔日清晨5點,島上是沒有電力可使用,報社用柴油發電,夜裡繼續趕工,到第一張報紙打印出來,總編要校對過,確認沒有錯字,否則隔天長官一早就會來敲門﹒﹒」文字轉載 王寶玨,民國67年〜68年(西元1978〜1979)任報社記者

45 28 46 27
報社的日常「版面編輯大師」:報社更新鉛字印刷設備。檢字員要負責彙整所有資訊,有報紙版面上編排出最精確的文字量,若遇到版面有空白,就會加上一些插圖;若遇到文章量超出版面,就把文章備存,下次再拿來編排。

47 24

48 20
▲連江縣文化處復刻停刊的「東湧日報」,為了紀念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60週年隊慶,特別於2020年9月9日,重現63年前創立的軍方報紙。

49 21
▲陸軍東引地區指揮部「忠義部隊」隊徽。

關於隊徽釋義:
一、本隊徽為陸軍步兵第一九五旅於民國87年10月1日(西元1998年)起配用。
二、國徽、12道光芒及藍、白、紅底色象徵青天、白日、滿地紅,即自由、平等、博愛遍佈東、西引此一充滿生機的綠色島嶼。
三、第六任指揮官張兆驄中將(58,8~60,9)首創「忠義驃悍」為反共救國軍隊精神。
四、隊徽中戰士代表戍守東、西引島的國軍在忠、義、驃、悍精神的感召下,勤訓精煉、積極從事戰訓整備,肩負起保衛自由、民主、均富的神聖任務。
五、外框為金色盾牌,代表東引守備區全數官兵,均為中華民國的守護神、捍衛戰士。

50 19
▲東引先總統蔣公行館,該區域暫時無開放參觀,現場展示當時蔣公在東引行館內所使用的辦公桌椅。

51 16
▲此區為「青春照相館」,現場提供現役的軍服讓來參觀的民眾拍照留念。

52 14
▲由前陸軍總司令于豪章題字的「忠義驃悍」碑,位於隊史館入口處。此外,靠近大馬路邊有除役的M-116 (75山砲)砲管,喜愛軍事的您,千萬別錯過!!

關於M-116 (75山砲)
1920年代美國為適應複雜地形作戰而研製的輕型火砲,是一種組合式火砲,可以迅速拆解,便於攜行,全砲重653公斤,可以車輛牽引及提供傘兵空降使用,機動性極高,於二戰後續生產,稱號為M-116,除美國之外,我國及英國為主要使用國,國軍在抗戰後共接收762門此行火砲,並於1990年後開始除役淘汰。
最大射程:8925公尺
初    速:381公尺/每秒
射    速:5發/每分鐘
操作人員:6員

53 14

陸軍  東引隊史館
預約電話:08-3677-172(接洽人事科辦公室)
地址:連江縣東引鄉中正路2號(位於安東坑道旁)
參觀時間:週一至週六8:00~17:00
參觀方式:參觀日前3天,電話預約
休假日:週日及國定假日